学科建设情况
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生物、医学和工程等多学科交叉的学科,其主要特点是将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与生命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相结合,认识生命运动的规律,并用以维持、促进人的健康。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研究领域极其广泛,研究方向也非常多,例如生物医学信号的检测与处理、医疗仪器、医学成像、生物医学材料、人工器官、介入治疗、康复工程、远程医疗、生物芯片等等,在每一个方向上又有着非常宽广的内容。
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始建于1990年,是全国首批获准试办的硕士点之一,199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11年在“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下设立“生物信息科学与技术”二级博士点,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依托我校电子信息学科的优势,根据研究型学院的定位,经过多年建设,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形成了生物医学成像、分子影像、神经影像与神经工程、医学大数据四个有特色的研究方向,致力于人的防病、治病、康复和健康,为探索生命现象提供高水平的科学方法和工程技术手段。
本学科现有专职教师49人,其中博士47人,占教师总人数的96%;教授13人、占教师总人数的27%,副教授17人、占教师总人数的35%,讲师19人、占教师总人数的38%。专职教师中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青年QR计划”入选者1人,陕西省“百人计划”3人,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陕西省“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1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1人,陕西省“特支计划”1人,校“华山学者”系列人才8人等。教师中有一年以上出国经历的人数为21人,占教师总人数的44%。此外,聘请的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所的兼职教授有18人,主要来自于美国NIH、弗尼吉亚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第四军医大学等海内外著名高校。
本学科设有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技术、智能医学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其中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为陕西省特色专业,本科生每年招生人数在70左右;设有生物医学工程一级硕士点,每年招生人数70人左右;设有生物信息科学与技术二级博士点,每年招生人数9人左右。本学科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科研优势,逐步形成“电子信息基础扎实、注重理工结合、实践能力突出、影像特色鲜明”的人才特色。本学科结合生命科学行业的人才需求,凝练专业特色,创新开展学生培养工作,通过“生物医学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复合人才实验班”打造既精通电子信息技术又精通生物医学工程的跨学科高端复合人才;依托先进的教研平台和优越的师生比,全面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学生可通过双向选择加入科研团队,由专业教师指导参加各类创新竞赛,参与实验室科研项目。近年来,在导师指导下,学院学生先后获得国家级竞赛奖励11项,省级竞赛奖励21项,发表学术论文6篇,申请国家专利4项,极大提高了本科生培养质量。历届本科生和研究生就业率保持100%,本科生出国-上研率超过60%。
本学科目前建有分子与神经影像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陕西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主要研究方向有生物医学成像、分子影像、神经影像与神经工程、医学大数据等,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重大仪器专项、科技部重大装备研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973子课题等国家级科研项目50多项,科研经费到款6000余万元,在美国科学院院刊、nature子刊等国际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0多篇,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0余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2)、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和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011)以及多项陕西科技厅奖励。